首页 要闻 科技 财经 供求 会展 书城 教育 传媒 短信 招聘 论坛 专题 县域
种业 农资 瓜果蔬菜 园林花卉 农业机械 畜牧兽医 饲料 水产渔业 特种养殖 生物技术

1.陕西苹果获得丰收

2.中韩泡菜“大战”

  2005.10 在中国·陕西国际果品交易会暨第二届东盟会议期间,一位东盟的客商感叹地说:“这里有世界上最好的苹果园。”
  2005.11 “陕西苹果”变成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5年陕西苹果产量不减反增,比2004年增长近10%。
  2006.1 陕西省果业局的资料显示,陕西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浓缩苹果汁集中产区。业内专家预测,今后几年陕西省苹果汁出口还可能进一步增长。一是因为国际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陕西省内的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局面;二是陕西省大多数果汁生产企业都通过了国际食品安全质量体系,果汁品质完全符合国际市场要求;三是陕西省每吨苹果汁的成本平均可比国际市场低30%左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05.9 中国产泡菜在韩国被指责铅含量超标。
  2005.10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厅表示,目前在韩国市场上流通的中国泡菜含铅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10月下旬,韩国有关部门两次宣布在中国泡菜中检出寄生虫卵超标。 31日中国展开报复行动,宣布十种韩国食品有虫卵禁止进口。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告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来自韩国的泡菜、辣椒酱、烤肉酱及相关产品的检验工作。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做退货或销毁处理并暂停受理相关品牌产品的进口报检;对已入境的韩制不合格泡菜、辣椒酱及烤肉酱进行强制性召回并做销毁处理。
  2005.12 韩国农水产品流通公社发布了相关数据,11月份,韩国的泡菜出口量为1738吨,同比减少46.5%,出口额为463.7万美元,同比减少了51.5%,成为6年5个月以来的最底值。国外开始对韩国泡菜产生质疑,给泡菜的出口带来很大影响。

3.台湾水果登陆

4.苏丹红事件始末

  2004.12 台湾向大陆出口的水果,由原来的五种开放到十二种。
  2005.3  大陆方面同意除原有的十二项水果外,再开放台南哈密瓜和柠檬进入大陆。
  2005.8  祖国大陆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椰子、菠萝、番石榴等15种鲜(包括冷藏)水果正式实施零关税措施。 将检验检疫准入的台湾水果由12种扩大到18种,此举使台湾水果输往大陆成本降低约1/4。
  2006.1 大陆首家台湾水果专卖店———台湾农产特销中心在厦门中埔水果批发市场隆重试营业,此举标志着一个台湾水果直销大陆新模式的正式确立。
  2005.2 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食品紧急召回行动在英国各大食品超市和商店上演。原因是这些食品中含有一种可能致癌的工业用化学红色素“苏丹1号”。
  2005.2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质检部门加强对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检验监管,严防含有苏丹红(一号)食品进入中国市场。
  2005.3 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等五种食品、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等食品里也都相继发现了“苏丹红一号”。苏丹红引发食品召回狂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苏丹红的检测标准紧急酝酿。同时国家启动快速程序,重点安排食品卫生、食品生产安全等400项标准的修订和200项标准的制定。
  2005.4 苏丹红事件的“元凶”—两个主要涉案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5.毒大蒜风波

6.“绿色”蔬菜真相

  2005.6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报道了河北某地菜农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浇灌大蒜后,迅速引起农业部和河北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部门纷纷闻风而动,抽查各自的市场看有没有问题大蒜流入!几天后,河北问题大蒜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引用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数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为防患于未然,该县还同时启动编码溯源制,每村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对大蒜产区进行摸底并登记造册,给每户蒜农分别编上一个号码,然后将写有编号的条码粘贴在各自产品上。这样在销售、消费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即查到相关生产者,并追究责任。

  2005.12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以《“绿色”蔬菜真相》为题,对鞍山市台安县嘉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假冒绿色蔬菜,到沈阳市大超市销售,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问题进行了曝光。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后来说今年5月份就发现了嘉禾公司擅自扩大经营品种的情况,并给嘉禾公司下发了整改通知,但嘉禾公司不但没有改正反而扩大销售范围。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撤销了嘉禾公司绿色食品基地证书,同时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越权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中国绿色食品中心为此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要吸取辽宁嘉禾事件的教训,各地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立即开展企业绿色标志使用的规范复查。在全国范围内,国家认监委也向所有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机构发出通知,要求以嘉禾事件为警示,对超市存在的冒用、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

7.有毒金针菇事件

8.东盟关税减让

  2005.3 中央电视台记者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人员在北京市岳各庄农贸批发市场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批发点销售的金针菇罐头商标上虽然标注的保质期为一年,实际的保质期要比这长得多。调查发现金针菇加工过程中分别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雕白块、工业盐、工业保鲜粉、工业硫磺和苯甲酸钠。  2005.7 中国和东盟对原产于对方的约7000种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税率实现彼此货物通关,双方大部分产品关税将于2010年降为零。
  泰国是东盟受惠商品最大受益国,东盟受惠水果一半到了深圳,深圳进口的东盟受惠水果有近七成原产自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受惠国家中位列二三位。与2004年相比,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受惠商品进口总量去年翻了一番,新加坡的受惠商品也于去年首度进入深圳。
  据介绍,由于东盟的果蔬类商品大量进入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产亚热带水果竞争,特别是泛珠地区的同类产品,如鲜龙眼、榴莲、山竹和木薯干。

制作:农博果蔬频道 E-mail:dqliu2002@sina.com

 

 

 

 

 

 

 

 

 

 

 

 

 

 

 

 

 

 

 

 

 

 

 

最新图片报道 更多图片>>
????????
农博网简介 | About Aweb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投稿中心
Copyright © 1999 - 2007 AWE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博公司 版权所有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webmaster@aweb.com.cn
京ICP证030776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3]字第81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网文[2003]0053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海工商广字第9986号